真空熱處理作為一種綠色環(huán)保技術,經(jīng)過多年的發(fā)展,特別是高壓氣淬爐的廣泛應用,使得工模具的真空熱處理具有很多優(yōu)勢:無污染;一次裝爐量大;節(jié)能;少無氧化脫碳;控溫精度高;自動控制程度高,操作過程受人為因素影響小等,在我廠的工模具熱處理中得到了成功應用。但同時在生產(chǎn)中也遇到了許多問題,這些問題牽扯的面較廣,通過一一分析,制定了解決的措施,取得了一定的經(jīng)驗,下面就真空熱處理在工模具中的應用及常見問題分析和解決對策,做出回顧總結(jié)。
一、刀具真空淬火
直徑6mm由于變形由于變形,容易掉入鹽浴中等問題,不能直接在鹽浴中加熱淬火,需要制作專用工具,安裝套筒進行鹽加熱。雖然套筒是預真空,但由于預真空程度、套筒本身的氧化狀態(tài)、鹽爐溫度波動大,淬火工具仍會產(chǎn)生氧化脫碳、硬度穩(wěn)定性差等問題。采用自動控制的真空爐加熱淬火,很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,大大提高了質(zhì)量穩(wěn)定性,一次容量大,節(jié)省時間和精力。但在真空淬火過程中遇到了其他問題:
1.淬火后刀具粘連問題
對于細長的桿狀工具,為了防止加熱變形,爐需要自然垂直安裝。生產(chǎn)采用安裝套筒的方法,即將數(shù)十個工具理順插入套筒中立直。為了防止工具傾斜,套筒中的工具必須靠近。在這種情況下,真空淬火后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工具粘附現(xiàn)象,嚴重時難以打開。粘附的原因是鉻等合金元素在真空中蒸發(fā),蒸發(fā)的氣體金屬粘附在工具表面,不僅污染表面,影響光度,而且導致工件表面硬度低、軟點等問題。
必須注意減少或防止粘連,加熱到850℃在上述情況下,通過降低真空度,及時回充氮氣分壓,防止此類現(xiàn)象的發(fā)生。對于這種密集排列,回充氮的分壓應保持在800~1000Pa使淬火刀具光亮無粘。
2.真空淬火刀具不耐回火,硬度低
國產(chǎn)真空爐,6bar普通高速鋼刀具的壓力淬火,560℃回火后沒有二次硬化,有時甚至有硬度下降的趨勢,反映出不耐回火。為了防止回火時硬度下降,我們選擇540~550的下限溫度℃回火。
高速鋼刀具在熱處理過程中冷卻速度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,理想的冷卻速度是“快”到可以使其在奧氏體化溫度達到的平衡狀態(tài)能“凍結(jié)”下來,這種狀態(tài)的鋼進行適當?shù)幕鼗饘⒕哂凶罴训捻g性和硬度。但在實際淬火時,存在著使溶于奧氏體中的碳化物重新析出的傾向,特別是在1000~800℃該范圍的沉淀速度達到峰值。這種過分析碳化物的沉淀使基體中的碳和合金元素貧乏,從而降低了鋼在回火過程中產(chǎn)生二次硬化的勢能,降低了鋼的硬度和韌性。法國愛和高速鋼鐵公司擁有1000~8000℃試驗研究了不同冷卻速率對最終硬度的影響,認為為為了避免硬度損失,必須至少7℃/s淬火壓力應達到10bar,此外,還應合理設置爐內(nèi)氣體的吹向、循環(huán)和冷卻方法。
3.同爐淬火刀具的紅硬度不同
經(jīng)正常溫度回火后,真空爐淬火刀具硬度均勻性好,偏差1.5HRC大約590~6000。℃回火后硬度偏差加大。用法國愛和公司EM由鈷高速鋼制成M3.同爐淬火550以下規(guī)格的絲錐℃回火三次后,硬度為65.7~66.8HRC(見圖1)均勻性好。6000℃×2h回火后,硬度不均勻(見圖2)。
圖1 1210℃淬火,550℃回火三次
圖2 1210℃淬火,550℃回火兩次 660℃回火1次
從圖2可以看出,高溫回火后,硬度約為62~63%HRC,20%在65~66HRC,其余70%為63~65HRC。600℃回火后硬度散差增加說明紅硬度不同。
真空爐中的加熱主要依靠輻射傳熱,對流傳熱影響不大。因此,靠近加熱元件的刀具比背陰(不直接面向輻射體的一側(cè))快,淬火加熱溫度下相應的保溫時間不同,碳化物溶解度不同,導致紅硬度不同。另外360°真空爐的方向吹冷卻,氣流吹到負載周圍,周圍的冷卻速度比心臟快,進一步加劇了紅色和硬度之間的差異。為了解決這一差異,一方面,適當延長淬火保溫時間,確保爐內(nèi)各部分的工具完全燃燒,另一方面,真空爐本身的冷卻方式和冷卻速度也受到影響,如冷卻風扇的啟動模式、爐內(nèi)氣體的流動方向等。目前,除360外,真空爐氣體的冷卻°除了圓周冷卻模式外,還有上下方形冷卻模式。上下方形冷卻時,氣流通過負載,有利于多層放置的小工件。因此,應根據(jù)工件的特點選擇相應的爐型。
二、真空淬火變形問題
人們普遍認為淬火變形小是真空淬火的優(yōu)點之一,但在實際生產(chǎn)中并非如此。對于細長的桿和薄的圓形刀具,圓周360°冷卻真空爐淬火的變形量遠遠大于鹽浴淬火。在真空爐中淬火時,氣體流向?qū)ぜ拇慊鹱冃尉哂兄匾饬x。氣體流向工件周圍,容易導致工件變形,上下方形冷卻氣體可均勻流經(jīng)垂直工件,變形較小。
為避免工件淬火變形,原則上氣體應均勻流經(jīng)工件,工件不得因自身重量或相互擠壓而變形。
三、真空淬火脫碳問題
在真空加熱過程中,由于氧分子稀薄,氧分解壓很低,氧化作用受到抑制,通常在加熱過程中不會發(fā)生氧化、脫碳等化學腐蝕。然而,對于有脫碳層的工件,在真空加熱過程中,表面脫碳層會加深和加劇。為什么真空脫碳層會加重?由于與氧的反應受到抑制,可能與金屬中碳原子的擴散有關。加熱過程中,脫碳與未脫碳交界處的碳原子會擴散到低碳區(qū),真空加熱時間長,導致脫碳層加深。因此,不要認為真空不氧化會在真空爐中加熱表面略脫碳的工件,這可能會使脫碳更嚴重,影響存活硬度。
四、真空爐體材料對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的影響
由于高速鋼是高溫淬火,爐體保溫材料的性能不僅對設備的使用壽命和降低生產(chǎn)成本有很大的影響,而且對熱處理的效果和產(chǎn)品質(zhì)量也有很大的影響。
2012年,我們對真空爐進行了大修,更換了爐膽、加熱元件等部件。由于忽視了爐膽碳纖維的質(zhì)量,維修后按正常工藝淬火回火的刀具硬度較高,逐漸反復加熱回火至600℃硬度降低到63~666HRC,但這批刀具發(fā)送給用戶后,用戶發(fā)現(xiàn)硬度只有58~60HRC。再次分析前后硬度差的原因,突然意識到淬火回火后的高硬度僅限于表面層。熱處理后,機械加工磨損了表面的高硬度層,刀具內(nèi)部的真實硬度不高。至于表面高硬度,由于新爐膽碳纖維中的碳揮發(fā),碳原子在高溫加熱過程中滲入刀具表面,造成高硬度的錯覺。由于忽視了設備的影響,采取了錯誤的工藝措施,導致浪費。
此外,爐內(nèi)揮發(fā)性碳纖維也會污染加熱元件,嚴重放電加熱元件,一旦火弧沖擊工件,會造成工件表面局部燒傷,影響質(zhì)量。我們的Cr12MoV當時,模具板已經(jīng)燒傷了三次。這種碳纖維的污染經(jīng)過半年的揮發(fā)和抽氣才慢慢消除。因此,在確定爐襯時,應注意選擇密度高、質(zhì)量好或經(jīng)過一些表面處理工藝保護的碳纖維材料。
真空熱處理是一種清潔、節(jié)能、先進的熱處理技術,但在實際應用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。只有不斷掌握規(guī)則,采取措施,培養(yǎng)優(yōu)勢,規(guī)避弱點,才能充分發(fā)揮其獨特的優(yōu)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