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火是將金屬和合金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,然后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按金屬成分和性能要求的不同,退火可分為:
一、退火
1、完全退火
加熱溫度:Ac3以上20-30度
組織:P+F
目的:
①細化,均勻化粗大、不均勻組織
②接近平衡組織——調整硬度→切削性↑
③消除內應力
應用范圍:亞共折鋼,共析鋼,不適用于過共析鋼。
2 球化退火(不完全退火)
加熱溫度:Ac1以上20-40度
應用范圍:過共析鋼,共析鋼
組織:球狀P(F+球狀Cem)
目的:
①使Cem球化→HRC↓,韌性↑→切削性↑
②為淬火作準備
3、擴散退火(均勻化退火)
1050-1150℃,10-20h, P+F或P+Fe3CII
目的:消除偏析
后果:粗大晶粒(應用完全退火消除)
4 再結晶退火(無相變)
加熱溫度:Ac1以下50-150度,或T再+30-50度
目的:消除加工硬化
5、去應力退火
是將工件加熱到Ac1以下的適當溫度,保溫一定時間后逐漸緩慢冷卻的工藝方法。其目的是為了去除由于機械加工、變形加工、鑄造、鍛造、熱處理以及焊接后等產生的殘余應力。 1. 去應力退火工藝曲線 見圖1-3。
2. 不同的工件去應力退火工藝 參數見表C。 3. 去應力退火的溫度,一般應比最后一次回火溫度低20~30℃,以免降低硬度及力學性能。 4. 對薄壁工件、易變形的焊接件,退火溫度應低于下限。 5. 低溫時效用于工件的半加工之后(如粗加工或第一次精加工之后),一般采用較低的溫度。
表 去應力退火工藝及低溫時效工藝
42CrMo材料的去應力退火及調質后的組織狀態(tài)
TC18鈦合金經真空去應力退火后的顯微組織
金相組織分析
圖4所示為TC18鈦合金經真空去應力退火后的顯微組織。由于在相變點以上15 ℃進行準β鍛造,在初始狀態(tài)的顯微組織中可見比較連續(xù)、完整的晶界α,準β鍛造在β單相區(qū)加熱時間較短,因而β晶粒仍較細小。TC18鈦合金采用準β鍛造目的就是為了得到較細的網籃組織,因為細小的網籃組織不僅具有較好的塑性、沖擊韌性和斷裂韌性以及較高周疲勞強度,還具有較好的熱強性[13]。從圖4(a)中可觀察到TC18鈦合金顯微組織中存在少量等軸α相,可能是由于準β鍛造在β區(qū)的加熱速度較快,保溫時間較短,初生α相溶解不完全而殘留下來;也可能是由于準β鍛造溫度僅在相變點以上15 ℃,鍛造過程在β區(qū)停留時間較短,如果合金在兩相區(qū)承受大量的變形,鍛造變形過程儲存的能量促使α相發(fā)生球化,從而得到等軸組織。 從圖4(c)和(d)的對比可以看出,TC18鈦合金的去應力退火在1~4 h內顯微組織變化不大。
圖4 TC18鈦合金經真空去應力退火后的顯微組織
二、正火
? 加熱溫度:AC3或Accm+30-50℃
? 組織:S+(F或Fe3C)
? 應用:
(1)作最終熱處理,普通結構鋼零件
目的:a.細化A晶粒,組織均勻化
b. 減了亞共析鋼中F%→P%↑,細化→強度,韌性,硬度↑
(2)預先熱處理
a. 消除魏氏組織,帶狀組織;細化組織→為淬火、調質作準備
b. 使過共析鋼中Fe3CII↓→使其不形成連續(xù)網狀,為球化作準備
(3)改善切削加工性能
退火、正火的選擇
正火:冷速快,材料組織細化,機械性能好
? 切削加工
低、中碳鋼→正火
中高碳剛,合金工具鋼→完全退火,球化退火
? 作為最終熱處理→正火
? 為最終熱處理提供良好的組織狀態(tài)
工具鋼→正火+球化退火
結構鋼→正火
返修件→退火
機械公社——為機械而生 :jx-gscom 機械公社圈
群:機械公社(數控中國) 加拉進群(注明 職業(yè)+姓名+地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