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13模具鋼經(jīng)過熱處理后可獲得高強度、紅硬度、高沖擊韌性值等優(yōu)異性能。H從13鋼的化學成分開始,解釋了高溫球化退火、淬火和二次回火的選擇,提供了工藝數(shù)據(jù),并在生產實踐中提供了五種經(jīng)驗。
引言
H13鋼是世界上廣泛使用的熱作模具鋼,壓鑄模具、熱鍛模具和擠壓模具的制造具有良好的沖擊韌性、耐磨性、延展性和熱硬性。本文介紹了H13鋼改鍛后的熱處理工藝。
H13 鋼鐵是美國的國家標準ANSI鋼號,相當于中國GB/T1299中的4Cr5MoSiV1。H13鋼中有Cr、Mo、Si、V 等合金元素[1],見表1,除了Si元素不形成碳化物,Cr、Mo、V這三種元素與碳結合形成特殊的碳化物,這將提高鋼的耐回火性。
表1 H13模具鋼的化學成分
Cr的影響:Cr當鉻的碳化物固溶于奧氏體時,可與碳結合形成特殊的碳化物,過冷奧氏體的穩(wěn)定性可以提高。當它溶于馬氏體時,有助于提高其回火能力,促進二次硬化效應Cr主要目的是提高H13鋼的淬透性、高溫強度和抗高溫氧化能力[2]。
Mo的影響:Mo也是碳化物形成元素H13鋼中可提高鋼的回火穩(wěn)定性和耐磨性。
Si影響:提高鋼的強度、硬度和耐回火性,同時削弱熱處理爐內的氧化氣氛。
V影響:降低鋼的過熱敏感性,提高鋼的回火穩(wěn)定性和二次硬化效果,分散碳化釩質點可大大提高鋼的耐磨性。
熱處理溫度和冷卻方法取決于鋼的臨界轉變點和等溫轉變圖。H13 鋼臨界點:Ac1,850~885 ℃,Ac3:910 ℃。2)冷卻轉化臨界點:Ar1,700℃;Ar3,820 ℃;Ms,335 ℃。3)奧氏體化溫度:1 010 ℃
為了對H13鋼鍛件需要退火,以消除應力,改善組織,細化晶粒,降低硬度,便于加工。H13 合金元素較多,加熱時變化較慢,因此不能采用常規(guī)退火,而應采用高溫球化退火,使合金碳化物形成均勻的粒狀體,獲得細粒珠光體組織。高溫球化退火溫度應略高于鋼的加熱臨界點Ac1,在該溫度下進行保溫,有利于保留未溶碳化物質點,到冷卻過程中這些質點即可成為粒狀組織的晶核,保證得到均勻細小的粒狀組織。
相變點應在球化退火的冷卻過程中進行Ar等溫處理促進細粒狀珠光體的形成,有助于碳化物聚集成細粒,從而降低硬度,便于加工。
H13鋼淬透性好,不到150 mm厚零件的油淬可以達到均勻的硬度。但由于鋼含有Mn、Si元素容易引起氧化和脫碳。在生產實踐中,建議采用鹽浴、可控大氣熱處理、真空熱處理等,也可采用覆蓋物或涂料進行防脫碳保護。
淬火溫度選擇1 030 ℃ 能獲得硬度54~55 HRC,超過1 040 ℃晶粒開始生長。因此,建議熱處理溫度范圍1 030~1 040 ℃。同時,出爐時應特別注意預冷Ac3 以上20~30 ℃(950~980 ℃)減少應力集中,避免開裂。
消除應力,提高應力H高溫下鍛件的韌性必須在高溫下回火。H13鋼中合金元素具有良好的耐回火性和二次硬化作用,使用二次回火可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壽命?;鼗饻囟?580±20)℃獲得硬度47~52 HRC?;鼗鸷蟮慕M織是回火馬氏體和少量粒狀碳化物。
H13鋼具有良好的紅硬、高溫韌性和耐熱疲勞性。為保證熱處理質量,生產中應注意以下幾點:
1)原材料檢驗:宏觀缺陷檢驗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夾渣、中心縮孔、折疊、表面裂紋等缺陷。
鍛件鍛造后,應隨爐冷卻或緩冷,并及時退火。
3)因H13鋼易氧化脫碳,因此鍛模坯應適當增加加工余量,以免淬火后出現(xiàn)軟點。
4)模具返工必須在低溫退火后重新淬火,以免開裂。
5)熱處理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