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端軸承對材料、加工工藝和經驗要求特別高,因為這些指標將決定其未來的可靠性和壽命。舉例來說,兩個鋼圈之間套有鋼珠的軸承——深溝球軸承,國外產品的可靠性在98%以上,實際使用壽命是計算壽命的8倍至30倍,而國產的只有96%,實際使用壽命是計算壽命的3至5倍,這就意味著“能用”和“好用”完全是兩個概念,所以大型飛機C919、運20和高鐵都采用進口軸承就是一個道理。
高檔軸承靠進口,為什么我們不能自己制造呢?中科院山東技術轉化中心王東升認為,最大的問題是材料問題,“沒有好鋼,就造不出高端軸承”。
中國突破高端軸承鋼的核心機密,就是在煉鋼過程中加入了稀土,使原本優(yōu)質的鋼材變得更加堅固。
西王特鋼與中科院金屬所合力打造的首批高端稀土軸承鋼,成功完成了西王特鋼生產的第一批高端稀土軸承鋼的試制工作,獲得突破性進展。而且西王特鋼成功生產出第一批高端稀土軸承鋼,其技術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產品質量超過美國、歐洲的相關標準。
如今中國不僅能制造出高端軸承鋼,更能自己制造高端軸承,一舉打破西方兩大技術封鎖。目前洛陽軸承企業(yè)可以制造生產全部九大類型各種精度的軸承品種規(guī)格多達2萬余種,具備航空發(fā)動機軸承,
高鐵動車軸承,重大裝備專用軸承等核心技術。先后為三峽,嫦娥飛船,南水北調等國家重點工程提供配套軸承產品。
------
為什么要突破這個卡脖子技術,關鍵在于國產替代的意義。
比如國內的基建建設,基本上說國內的企業(yè)承擔了大部分的業(yè)務,所以這塊利潤就留在了國內。如果不能做到國泰替代,中國就要花大代價來購買,這個成本日積月累對中國的國際競爭力的巨大損害。財富留在國內,比出口更有意義。一個時代一個階段,中國應該集合力量,搞好自身建設。軸承鋼是一個領域,還有很多類似的科技技術需要突破。
對中國發(fā)展來說,一個巨大的內循環(huán)市場要正常增長更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。
認清道路,銳意進取。
鴻蒙道人:我的的思維鏡子7 贊同 · 4 評論文章中國 政治 軍事 科技 文化 生存 哲學 智慧 方法 博弈